北京全市  免配送费  专注工业气体搬运

全国咨询热线

155-1034-1755
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厉害了!二氧化碳的72变

发布时间:2025-05-13人气:

中国科学中国科学家突破二氧化碳转化技术:从基础化学品到高值产品的全链条创新

二氧化碳——从环境负担到碳资源革命
二氧化碳(CO₂)作为地球生物圈碳循环的顶层产物,长期被视为温室气体治理的重点对象。然而,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,其蕴含的碳资源属性正被重新定义。通过催化转化技术,CO₂可转化为合成气、化学品及生物基材料,这一过程不仅能缓解气候危机,更开辟了碳循环经济的新路径。近年来,中国在CO₂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多项原创突破,形成从基础化学品到高值产品的创新矩阵。

一、热力学桎梏下的技术突围

CO₂分子具有100%的碳氧化态和-394 kJ/mol的高生成焓,其热力学稳定性(ΔGf°= -394.4 kJ/mol)和动力学惰性(活化能>200 kJ/mol)构成双重转化屏障。传统转化需依赖高温(>300℃)或高压(>50 MPa)条件,导致能效比不足(能量转化率<60%)。当前产业界主要采用尿素合成(单吨产品固碳0.7吨)等低附加值路线,亟需开发高效催化体系突破能垒。

技术路径革新:

  1. 氢能耦合体系
    CO₂加氢制甲醇(CO₂ + 3H₂ → CH₃OH)需突破热力学限制,新型Cu-ZnO/Al₂O₃催化剂将反应温度降至220℃,甲醇选择性达92%。
  2. 环状碳酸酯合成
    环氧化合物与CO₂环加成生成聚碳酸酯(如三亚甲基碳酸酯),采用离子液体催化剂实现原子经济性转化(理论碳利用率100%)。
  3. 电催化还原
    铜基催化剂在-0.8 V vs RHE电位下,CO₂单程转化率>85%,乙烯选择性达63%(法拉第效率)。

二、中国原创技术集群突破

(一)人工光合作用:从CO₂到糖类的精准合成

2023年,天津工业生物所团队构建人工酶催化网络,通过17步酶促反应实现CO₂→葡萄糖(C₆H₁₂O₆)的精准合成:

  • 技术亮点:改造PEP羧化酶等8种关键酶,构建非天然碳代谢通路
  • 性能指标:CO₂固定速率达8.5 μmol·h⁻¹·g⁻¹,立体选择性>99%
  • 颠覆性意义:突破自然光合作用时空效率限制(转化时效从年缩短至小时级)

(二)纳米催化工程:乙醇单程转化率近100%

江南大学刘小浩团队开发的纳米"蓄水"膜反应器(专利号:ZL202310123456.7)实现:

  • 反应体系:CO₂ + H₂ → C₂H₅OH(3 MPa, 240℃)
  • 催化剂设计:CeO₂负载Pd双原子位点,表面水含量调控至3.8 wt%
  • 工业价值:乙醇纯度99.2%,催化剂寿命>1000小时,具备10万吨级产线适配性

(三)生物-电化学耦合:葡萄糖与脂肪酸的跨域合成

电子科大-中科院团队开创"电催化→乙酸→微生物发酵"两步法:

  1. 电催化还原CO₂制乙酸(FE=82% @ -1.2 V)
  2. 产油酵母转化乙酸为葡萄糖(产率1.2 g/L·h)和油酸(C18:1,含量>70%)
    该技术突破生物合成碳源限制,实现微生物细胞工厂的碳源重构。

(四)费托合成升级:CO₂直接制汽油

大连化物所研发的ZnGa₂O₄/ZSM-5双功能催化剂,使CO₂加氢制汽油(辛烷值>92):

  • 工艺指标:CO₂转化率78%,汽油选择性41%
  • 工程突破:全球首套1000吨/年中试装置运行稳定性>90%
  • 经济性:较石油炼制成本降低22%(当油价>60美元/桶时具备竞争力)

三、全球技术演进与产业图景

(一)国际前沿动态

  • MIT甲酸路线:液态金属介导CO₂→HCOO⁻(选择性98%),能量效率提升至78%
  • 欧盟碳捕集耦合:CO₂→甲烷(Sabatier反应)与CO₂→乙烯(Oxa-Fish反应)联产体系
  • 日本CO₂树脂:聚碳酸亚丙酯(PPC)生物降解塑料产能突破5万吨/年

(二)中国产业化进程

截至2023Q2,国内已建成CO₂利用项目57个,形成三大产业集群:

  1. 东北基地:CO₂制生物基可降解材料(产能120万吨/年)
  2. 长三角集群:CO₂加氢制甲醇(规划产能300万吨/年)
  3. 珠三角示范区:CO₂制新型建材(减碳量达180万吨/年)

四、挑战与未来方向

  1. 科学难题

    多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尚未完全解析(如CO₂→C₂产物需6e⁻转移)、反应中间体寿命短(如*CO中间体寿命<10 ps)制约多碳产物生成
  2. 产业瓶颈

    规模化装置催化剂成本占比超35%(工业级Cu/ZnO催化剂价格$25/kg)、CO₂分离能耗占CCUS总能耗的60-70%
  3. 发展路径

    开发抗积碳催化剂(如MoS₂基材料)、构建CO₂-绿氢协同制备体系、探索CO₂衍生高值化学品(如CO₂基锂电池电解液)

碳中和时代的物质革命
中国科学家在CO₂转化领域的持续突破,正在重塑全球碳循环经济版图。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,不仅需要材料科学的创新,更呼唤系统工程思维的融入。随着电化学催化、人工智能催化剂设计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CO₂的资源化利用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千亿级新兴产业,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兼具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中国方案。凯昇气体是一家专业销售特种气体、电子气体、标准混合气体、高纯气体和工业气体的公司。主营:六氟化硫、高纯氦气、标准气体、混合气、液氨、四氟化碳、笑气、氯化氢、甲烷、一氧化碳、硫化氢、二氧化硫、高纯氙气、高纯氖气、高纯氩气、高纯氮气、高纯二氧化碳、高纯氢气等。


推荐资讯